新闻动态

越来越多的人得糖尿病,竟与长期吃碳水太少有关?真“罪魁祸首”被揪出

发布日期:2024-11-18 22:26    点击次数:83
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

一说到饮食模式,除了高油高脂高热量饮食外,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排斥碳水化合物,纷纷效仿并实践“低碳水饮食减肥法”。

按照大家的想法:少吃碳水,减肥更快,也更利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。但现实似乎并非如此……

近日,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团队发现,低碳水化合物饮食(LCD)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相关。与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5%的参与者相比,较低碳水化合物摄入(碳水化合物供能占38%)的参与者糖尿病风险增加20%。

中介分析表明,LCD评分与糖尿病风险增加这种关联在很大程度上由肥胖引起,BMI介导了76%的关联。

新研究:碳水供能比

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是指限制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(如精米白面)和饮料(例如果汁、啤酒和甜饮),而用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代替。一般来讲,这种吃法的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≤40%,脂肪供能比≥30%,蛋白质摄入量相对增加,限制或不限制总能量摄入。

短期LCD的减重效果显著,有益于控制体重、改善代谢,但易出现营养代谢问题,需要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,不推荐儿童、青少年及老年人以减重为目的长期采用LCD。

在这项研究中,研究人员分析了墨尔本协作队列研究(MCCS)中39185名参与者的数据,并为其建立了LCD评分。

具体来说,将脂肪、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为11个等级,根据摄入情况进行打分。脂肪(0~10)和蛋白质(0~10)摄入量越多,分值越大;碳水化合物(0~10)摄入量越多,得分越少。

总得分越高,表示脂肪和蛋白质能量摄入越多,碳水化合物能量摄入越低。

研究人员通过LCD评分对参与者饮食模式进行了评估,并分析了LCD评分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联。

在平均长达13.8年的随访后,共记录到1989例糖尿病病例。研究人员发现,LCD评分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正相关,也就是说,长期LCD模式可能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。

与LCD评分最低的人(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5%)相比,LCD评分最高的人(碳水化合物供能占38%),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%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当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很低,即供能比

但有趣的是,额外调整BMI这一因素后,LCD评分与糖尿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竟然消失了!中介分析表明,LCD评分与糖尿病风险这种关联在很大程度上由BMI介导。

低碳水饮食的目的不是减肥吗?怎么还会引发肥胖而增加糖尿病风险呢?

其实,一方面是因为低碳水饮食模式往往伴随着更高的脂肪摄入量,而高脂饮食会增加肥胖风险。(注:此前还有研究发现,。)

另一方面,低碳水饮食追求者视碳水为洪水猛兽,“要么全吃,要么什么碳水都不吃”,断掉大部分碳水摄入后,会导致疲劳、头痛、嗜睡,同时食欲增加,更加渴望垃圾食品,一不小心就会暴饮暴食,长此以往导致肥胖,从而诱发2型糖尿病。

这项研究为我们敲响警钟:虽然低碳水饮食可能会在短期内减轻体重,但这种程度的减重无法长期保持,甚至反而诱发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健康问题。

因此,建议在日常饮食中保持营养均衡,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素,避免极端饮食模式的出现。

到底每天吃多少碳水合适呢?

此前已经有不少研究报道,碳水化合物吃得过多或过少,都可能会增加死亡的风险。

一项在美国人群中进行的队列研究表明,在排除了年龄、性别、教育、腰臀比、吸烟、身体活动、是否患有糖尿病、能量摄入等多种因素后,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U形关联。当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为50%~55%时,死亡率最低。

还有研究发现,低碳水化合物饮食(。

碳水化物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关系的U型图。

因此,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建议,健康人的平衡膳食模式中,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占膳食总能量的50%~65%,蛋白质占10%~15%,脂肪占20%-30%。

对于糖尿病患者,中国《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(2023 年版)》中给出的三大营养素占比如下:

碳水化合物占45%~60%;

蛋白质占15%~20%;

脂肪占20%~35%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